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|||||
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
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
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
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(26日)正調查4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,共涉及32人,並呼籲市民保持個人、食物及環境衞生,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。據了解,涉事的食物供應商為Kama Delivery Catering,位於葵涌葵喜街金發工業大廈2期,病人均進食黑松露蒸蛋。
本港今日新增266宗新冠肺炎確診,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元朗牡丹金閣再多4宗確診,涉及3男1女,他們均為5月1日上午到酒樓飲茶,主要坐大堂中間位置。
本港爆發第5波疫情,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,經全基因分析發現,早前源頭不明、居美孚新邨的26歲學之園幼稚園女老師(個案13072)與居於東滿樓的43歲巴裔婦(個案13045)相同,懷疑與此群組的學生患者有交雜。當局隨即進行行蹤追蹤,發現女老師上班時搭港鐵,而巴裔婦的兩名兒子(個案13067及13069)同是搭港鐵上學,他們曾在A入口在相近時間出入,相差約9秒。
張竹君續指,他們在1月14日相遇,當時3人都有戴口罩及沒有直接接觸,可能在隧道相遇,屬一上一落。由於全基因分析是百分百,相信因此受感染,所以認為女老師與酒店群組有關連。
當局表示,截至本月19日的過去一星期,衞生署接獲1宗曾於離世前14日內,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報告,涉及一名84歲男子,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個案由疫苗引起。
署方至今接獲44宗個案涉及曾經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,當中沒有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。另外,這段期間,署方接獲115宗涉及曾注射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,有6宗涉及12至15歲青少年在接種疫苗後出現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,涉及4男2女,他們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1至3天內出現胸痛,情況穩定。
正接受隔離檢疫的麗晶花園六座D室居民說,曾有衞生署人員表示未知六座D室解封與否,擔心完成隔離後不能回家。衞生防護中心就指,沒有要求封鎖六座D室。
觀塘區議員蔡澤鴻接獲正接受隔離的居民指,衞生署人員今日向居民派還寓所鎖匙,但又指未知六座D室解封與否,質疑當局訊息混亂。
食物環境衞生署今日(15日)公布,4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,由3月的1.1%上升至5.4%,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雖然並不普遍,但有上升趨勢。署方提醒市民,夏季來臨將有利蚊子迅速孳生,市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。
衞生署呼籲市民,不要購買或使用一種名為「茵妮美白修復霜」的美顏霜,因為該產品可能含過量水銀成分,使用後可能危害健康。
事件始於衞生署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一宗懷疑水銀中毒個案,涉及一名30歲女病人,衞生署即時展開調查。病人於2月16日因下肢水腫而到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醫。她入院後被發現腎臟有問題,懷疑是水銀中毒引致。
就近期奶粉供應緊張,衞生署聯同五個兒科醫學團體發表聯合聲明,指奶粉成份大同小異,家長假如買不到慣常飲用的奶粉,可以轉用其他牌子。
聲明指出,就初生至六個月大的嬰兒,市面上有不同牌子的嬰兒配方奶粉,成份大同小異,均符合食物法典標準。家長如果有困難購買某一牌子的奶粉,可轉用其他牌子。